【節目導視】
社會愛心人士資助捐建的小學竟轉租汽車4s店(人家建的新學校不讓學生在那上,成了汽車,賣汽車的,修汽車的);
善款用途被擅自改變,公益捐贈遭遇質疑(不僅傷了捐贈人的心,也傷了整個社會熱心公益事業這些人的心,會造成非常惡劣的后果)。
敬請關注本期節目——《逸夫小學緣何變身汽車4s店》。
【演播室主持人】:由香港慈善家邵逸夫先生捐款,陜西渭南市交通局、渭南高新區白楊辦事處趙村村委會共同籌資190.60萬元興建的“趙村逸夫小學”,在學生上課僅兩周時間,竟被村委會以學生上學不方便、存在安全問題等理由擅自出租給當地一家汽車銷售維修公司,80多名小學生被迫返回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修建的陳舊校舍上學。一起來看一下記者的調查。
【解說】:趙村逸夫小學位于陜西渭南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白楊街道辦事處趙村,2010年建成。當記者來到這里時,學校已成了一家名為“陜西渭南威達汽車服務有限公司”的營業場所。
【同期】:陜西渭南威達汽車服務有限公司看門人 閔益存:
。ㄓ浾撸赫厥麻T口這土?)土這是人家趙村這村民把這堵住了。(記者:為啥堵? 為啥呢?)我聽說是這個地方原來是個學校,意思是現在要恢復學生在這上學呢。
【同期】:陜西渭南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趙村村民 李秀秀:
人家建的新學校不讓學生在那上,成了汽車,賣汽車的,修汽車的。
【同期】陜西渭南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趙村村民 李三增:
把學校都賣了,這些干部把學校賣了。
【解說】:看到記者了解逸夫小學的相關情況,不少村民自動圍攏過來。
【同期】:陜西渭南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趙村村民 李峰:
群眾要學校,可是那都租出去了,1年15萬,簽了10年合同。學校么,誰有那么大權力敢租出去。
【解說】:在逸夫小學本應作為操場的空地上,記者看到多處已經建好的大型透明玻璃櫥窗汽車展廳、修理車間等永久建筑。
【同期】:陜西渭南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趙村村民 李峰:
這以前是個大操場,學生娃活動啊、打球啊、健身(的地方),現在把那些設施都破壞了,以前這一塊還有個旗桿,旗桿現在都不知道搬到哪去了。(記者:現在成了啥了?)現在成了這汽車展示廳了,展銷廳,后面是維修車的車間,維修車間。
【解說】:在村民的指引下,記者看到,原來的3層教學樓如今也成了威達公司的辦公室和庫房。
【同期】:陜西渭南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趙村村民 李寶柱:
這原來都是學生教室。(記者:有多少間?)這上下3層。
【解說】:據村民們介紹,趙村逸夫小學于2010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但僅僅上了兩周,村委會就通知要求搬入新校舍的100多名學生回原先的小學上課。
【同期】:陜西渭南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趙村村民 李峰:
給學生買的桌子板凳,娃上了兩個禮拜,結果叫娃回去了。
【解說】:這里就是原來的趙村小學,距離趙村逸夫小學約1公里,記者在院子里看到,兩排低矮的瓦房矗立在校園的南北兩側,操場上除了簡易的籃球桿、兵乓球案、雙杠等體育器材外,沒有其它設施。村民們告訴記者,這個學校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原來村里娘娘廟的基礎上修建的。
【同期】:陜西渭南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趙村村民 李秀秀:
我都快40歲了,以前也就用的這個校舍,那個時候我上的時候,經常一下雨這地下就開始下陷,再一個房也漏雨漏得厲害。你想這操場爛的,教室條件也不好,光線也不好,窗戶也不好。
【解說】:如今,在不足20平方米的教室內,除六年級的學生有20多人外,每個年級的學生不到10人。孩子們告訴記者,自從兩年前搬回到這里后,很多同學都轉走了。
【同期】:趙村小學六年級學生 許文杰:
(記者:你當時上四年級?)哦。(記者:四年級你班多少個人當時?)34 。(記者:現在多少人?)20。(記者:那剩下那14個學生都去哪了?)轉走了。(記者:你覺得那個學校好還是這個學校好?)那個好。(記者:為啥那個好?)那個操場大。(記者:操場大,還有啥?)環境好、路平。
【同期】:趙村小學六年級學生 張浩東:
那邊好。(記者:為啥好?)那邊教室不冷。
【解說】:采訪中村民們告訴記者,因為現在小學的教學條件太差,環境不好,很多好老師都離開了,為了不影響孩子的課業,很多家長只能給孩子轉學。
【同期】:陜西渭南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趙村村民 李寶柱:
過去我們這個村有幾百名學生呢,現在這個環境不行,改回去以后,現在僅僅剩下80個學生了。
【解說】:那么,逸夫小學是如何籌建起來的,究竟又是什么原因讓嶄新的逸夫小學變成了汽車4s店的呢?陜西渭南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趙村村民監督委員會主任李五勝告訴記者,逸夫小學是2007年4月動工修建的,2009年底建成,總投資是190.60萬元。(
【同期】:陜西渭南市高新區趙村村民監督委員會主任 李五勝:
這些資金的來源,除了這個逸夫(慈善捐款)給我撥了25.4萬元以外,剩下的資金還有一部分是交通局給了我28萬多塊錢,剩余資金全部是我大隊自籌的,群眾自籌的資金。
【解說】:李五勝告訴記者,新學校于2010年4月15日正式投入使用后,學生在這上了3個月的課,后來由于學校北邊鄭西鐵路的建設影響到孩子的安全,所以村上通過開會研究以后,讓學生從新學校搬回了老學校。對于村干部的說法,一些村民和孩子們并不認同。
【同期】:陜西渭南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趙村村民:
鐵路在這有影響,其實是建這個學校在遲(后),鐵路人家(建)在早。
【同期】:趙村小學六年級學生 許文杰:
(記者:逸夫小學上過沒?)上過。(記者:待了幾天在那塊?)兩星期。
【解說】:在學生們搬回老學校以后,2010年8月1日,村委會研究決定將新學校租賃給了陜西渭南威達汽車服務有限公司。
【同期】:陜西渭南市高新區趙村村民監督委員會主任 李五勝:
租賃的期限為10年,前5年每年是15萬(元),后5年是1年20萬。
【解說】:而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逸夫小學的建校款中,有大部分是村民們的征地補償款。那么,逸夫小學變身汽車4s店搞經營活動,在近兩年的時間里,當地教育部門難道就不知情嗎?對此,記者走訪了渭南市高新區相關負責人。
【同期】:陜西省渭南市高新區社會事業局副局長 苗永光:
趙村是從臨渭區手里接過來的,我們有些情況不清楚,作為我們這個管委會教育部門,我們根本不知道趙村還有個新建的逸夫小學。
【解說】:此外,苗永光表示,針對趙村逸夫小學問題,管委會已于今年1月下發了恢復學校教育用途的文件。
【同期】:陜西省渭南市高新區社會事業局副局長 苗永光:
我們管委會成立了專門的工作組,還有包村的領導,等這個趙村的兩委會換屆完成以后,爭取在3月底以前讓孩子到新學校就學。
【解說】:目前,圍繞孩子們是否能夠如期進入新學校人們還在翹首以盼。但此事一經公布,立即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同期】:西北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曾加:
這是一起性質比較惡劣,影響很壞的事件。為什么這樣說呢?首先,從法律上講,它違反了我們國家的教育法以及公益事業捐贈法,我們國家的教育法明確規定,捐贈的財物要按照它的用途來使用,不得挪作它用。公益事業捐贈法里頭,規定了很多類似的條款。比如說,捐贈人捐贈了物品,如果定有協議的話,必須按協議來辦,如果要改變協議的內容,必須要經過捐贈人的同意。
【解說】:曾加認為,從社會公益角度來說,這起不尊重捐贈人的意愿,擅自改變善款用途的事件,對社會公益事業的健康發展產生了嚴重的影響。
【同期】:西北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曾加:
不僅傷了捐贈人的心,也傷了整個社會熱心公益事業這些人的心,會造成非常惡劣的后果,而且對我們國家的教育的影響也是非常惡劣的。
【演播室主持人】:一個旨在改善教育教學環境的慈善之舉、民生工程,不是物盡其用、讓學生享受到捐資助學的成果,而是挪作它用,成為換取商業利益的汽車4S店,如此明目張膽的“變臉”,難免讓人不堪。小學與汽車4S店,本來是風馬牛不相及,沒有什么關系,但在金錢的誘惑下,鳩占鵲巢,讓這二者有了聯系,還找了一堆理由,說什么不方便,存在安全問題等。但很顯然,這些理由都很蒼白,很無力。讓孩子被迫回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建的瓦房里上學,不僅違背了慈善捐獻者的初衷,也讓教學質量倒退,讓人寒心。好的,感謝收看本期節目,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