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完善合理分級診療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縱向流動。長期以來,醫療信息無法互通共享、基層醫務人員診療水平不高,一定程度上導致群眾就醫難。為解決這些問題,山東各級衛生部門打破壁壘、創新手段,動了不少腦筋。
【同期聲】(現場)嘉祥縣人民醫院醫生 某某
醫生:你看這是你六月份的(心電)圖,這是十月份的,這是這一次做的,從圖上看,情況還是有所好轉,再繼續吃藥,回去多注意休息。
李景衛:好好好。
【正文】30歲的李景衛患有慢性心臟病,以前每次去醫院,最頭疼的就是要帶著各種檢查記錄、還要向醫生反復描述病情。這次,小李只帶了一張卡。由嘉祥縣衛生局制作的診療信息一卡通上,有他的電子病歷、新農合信息、做過的各項檢查等信息。
【同期聲】嘉祥縣仲山鎮農民 李景衛
(醫生)一看都明白,也不用我們自己再記這么多了。
【正文】今年上半年,嘉祥縣衛生局以縣人民醫院為中心,覆蓋15個鄉鎮社區衛生院,建立起涵蓋電子病歷、居民健康檔案、基本醫療用藥目錄管理、公共衛生、新農合五位一體的信息共享平臺,患者有了完整的個人診療檔案,實現信息共享。同時,基層醫生還可以隨時把檢查情況上傳到系統。
【同期聲】嘉祥縣仲山鎮衛生院醫生 王艷麗
患者在我們這照的原始圖像,我們傳到縣人民醫院,縣人民醫院的專家經過診斷會給我們發過來診斷報告,讓我們學到了更多的知識,讓患者得到了更準確的診斷。
【正文】嘉祥縣衛生局又相繼與濟醫附院組建起醫療聯合體、與省立醫院建立遠程會診平臺,一張連接省、市、縣、鄉四級醫療機構的信息大網,讓基層群眾看病更方便。
【同期聲】嘉祥縣衛生局黨委書記 局長 江心靜
信息共享、上下流動,形成“首診基層、雙向轉診、分級診療”的醫療服務新模式,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
【正文】同樣是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縱向流動,濱州市則通過專業培訓,讓鄉村醫生走進大醫院學習、提高。劉寶剛是濱州博興縣北辛安村的鄉村醫生,學習培訓讓他獲益匪淺。
【同期聲】博興縣北辛安村村醫 劉寶剛
通過兩次培訓,使我掌握了很多實用的技術,解決他們慢性病的一些痛苦,老百姓很高興,我也很高興。
【同期聲】濱州博興縣北辛安村 村民 李剛
現在不用跑到大的醫院看病了,現在在這里拔拔罐,做個針灸,感到比較舒服。
【正文】濱州有鄉村醫生5700多人,今年起,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分期分批對鄉村醫生展開培訓。
【同期聲】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黨委書記 張宗偉
我們編寫了專門的教材,重點培養鄉村醫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使他們學以致用,重點掌握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和治療,更好地為鄉村的老百姓服務。
【正文】目前,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已舉辦25期培訓班,1885名鄉村醫生得到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