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山東廣播電視臺報道,眼下春耕春種陸續展開,記者在采訪時發現,今年山東農業生產呈現出新氣象。各地種糧大戶“搶”租土地種糧食,打工農民重返家鄉種大棚。究竟是什么原因吸引農民回歸鄉土,讓土地變成“香餑餑”呢?
在成武縣伯樂集鎮邵莊村,大多數農民以往都外出打工。今年,種糧大戶邵光華想到這里承包點土地,結果讓他費了不少勁。
成武縣伯樂集鎮邵莊村種糧大戶 邵光華:我今年包1300畝地,很不容易,交定金,簽合同,緊搶慢搶才抓到手,打工的掙到錢了,想回鄉包地,都相中這幾塊地,都想給我競爭。
看好惠農好政策,不少種糧大戶都想擴大規模多種點。為此,邵光華今年還花了50多萬元新買了一批新農機,僅補貼政府就給了他15萬。
成武縣伯樂集鎮邵莊村種糧大戶 邵光華:說實在哩,政府要沒有農機補貼政策,咱實在買不起。
同樣得益于惠農政策,定陶縣杜堂鎮采取統一調地、統一供料、統一建棚、統一管理、統一銷售,建起了高科技溫室大棚,安裝好了滴灌設備,修了路、通了電,看到政府的鼓勵,不少農民放棄了外出打工,回到了家鄉種大棚。
土地重新變成香餑餑,農民回鄉當新型莊稼漢。這種變化的第一推動力,來自公共財政。今年山東已制定出38條政策,籌措830億元資金支持農村改革,其中,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農機購置補貼將陸續兌付到農民手中,而且新增補貼還將重點向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