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關、商檢、收匯、退稅、物流這些繁瑣復雜的外貿經營環節往往令很多企業對出口望而卻步。今年,山東在全國率先出臺促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發展的意見,“外貿綜合服務企業”這一新興市場化主體為進出口企業提供“打包”服務,貿易便利化有力推動了山東企業進軍國際市場。
費斯托是德國一家生產半導體和小零件組裝的世界500強企業。由于成本和市場等因素,他們將中國區總部從上海搬到濟南。企業需要的零部件有4萬多個,主要靠進口,但通關效率卻影響了企業訂單的完成。在海關牽頭下,他們找到了濟南最大的外貿服務企業迅吉安,把報關、收匯、商檢、物流等業務全部委托給這家企業。
山東迅吉安國際貨運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繼坤:“通過我們這種專業化、精細化的一條龍服務、打包服務,可以讓生產型企業提高工作效率,少走很多彎路。”
供應鏈條一體化,幫助費斯托將清關時間從一個月縮短到三天,效率超過了之前在上海的水平。
費斯托氣動有限公司全球供貨總監奧利佛:“通關效率已經從我們的劣勢變為了我們的競爭力,這在全球也屬于非常快的。”
現在,費斯托每年的貿易額已經超過13億元,而迅吉安這種外貿綜合服務也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歡迎。
濟南海關現場業務處副處長張全明:“不光是大企業,對小微企業更是如此。通過這種打包服務、細化分工,不僅可以破解外貿經營困局,而且還可以降低外貿成本。”
結算方式不同是影響山東企業出口的另一個難題。尤其是中小企業,由于本身資金不多,他們大都采用即時結算,而國外大都采用合同結算,短則幾個月,長則一年以上,結算時限的不對稱拉低了產品出口效率。為此,海程邦達國際物流公司與保險、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將金融服務也納入到外貿業務中來。他們投資2000萬元搭建了一個采購商和供應商之間的電子服務平臺,采購商在采購前預先支付20%的預付款,海程邦達通過金融機構授信補齊資金差額。
海程邦達國際物流有限公司臨沂分公司總經理孫昌元:“只要是供貨商把貨供到我們指定的倉庫或者說指定的地點,我們就會通過平臺一次性的把供應商的貨款解決掉。”
國家明確提出,支持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為中小民營企業出口提供融資、通關、退稅等服務。山東出臺日前的《關于促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發展的意見》,也是首個將政策“落地”的省級相關文件。
山東省商務廳外貿處調研員秦海峰:“用三到五年的時間培育或者引進一批年出口額超過5億美金、10億美金的大型的綜合性全流通的外貿綜合服務企業, 同時再培育一批特色型、地域型比較明顯的中型綜合服務企業。 通過培植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的發展,我們產品規模搶占國際市場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