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在多個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攻堅克難,通過改革釋放活力,激發動力,為中國經濟持續健康提供制度保障。
雖然眼下已進入冬季,但作為北煤南運鐵路大通道的蒙西華中鐵路,正在熱火朝天的建設。和以往不同的是,作為我國首條真正面向社會資本開放的國家級鐵路干線,“鐵老大”第一次不再控股,淮南礦業等社會資本的持股比例達到了80%。
民間及社會資本進入鐵路領域的大門終于被推開,不僅讓鐵路建設的資金缺口得以彌補,而且自主選擇經營模式,更激活了整個鐵路運營體制。
打破壟斷,引入競爭,放開市場,激發活力。十八大以來,深化改革成了中國時代最強音,習近平同志當選總書記23天后首次離京考察,就來到了改革開放前沿---深圳特區,他表示改革開放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
正是這種趟深水,過險灘的改革勇氣,讓十八大一年來,金融、財稅、行政體制改革等重點領域的改革強力推進。
在最復雜的金融領域,市場化改革邁出重大步伐,7月,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全面放開貸款利率管制。幾十年來由人民銀行統一制定發布的基準利率,開始交由市場決定。就在幾天前,中關村的一家企業剛剛獲得了一筆貸款,貸款利率不是由央行而是由市場定價。
不僅利率將逐步實現隨行就市。金融深化,盤活存量,資產證券化等一系列改革舉措,在不增加基礎貨幣供應量的同時,及時為經濟增長“補血”。
金融改革不斷深化,財稅體制也頻頻發力,強化地方債監管釋放改革提速信號,以完善轉移支付為突破口,加大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營改增的全面推進,為230萬戶企業累計減稅836億元。
改革不光是重新切分蛋糕,更重要的是簡政放權,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把蛋糕做大。黨的十八大對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提出的明確要求。“動員令”發出后,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抱著“壯士斷腕”的決心采取多項措施,彰顯出打造“服務型政府”的決心和勇氣。
334項行政審批等事項被取消和下放;新設行政許可被嚴格控制,企業注冊登記降低門檻。管制被放松,創業熱情和民間投資的活力被空前激發。今年以來,全國各類企業登記數比去年同期增長25%,其中民營個體企業增長37%。
全面挺進深水區的中國改革,正激揚出強勁的發展活力,讓中國的發展進入提質增效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