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山東新聞聯播》報道,山東省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作為簡政放權、政府職能轉變的突破口,實施大刀闊斧的變革。今年,山東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將更加注重“含金量”,完成削減任務的30%左右。
去年,山東省級行政事業性收費由87項縮減為25項,一年為各類市場主體減負13億元。全省共取消下放行政審批230項,其中取消103項,下放127項,為五年內行政審批削減一半打下良好基礎。
今年,山東暫停全省范圍個體工商戶驗照制度,380萬戶個體工商戶受益。
省政府出臺《推進工商注冊制度便利化的實施意見》,包括清理工商登記前置審批項目、實行“先照后證”改革等內容,進一步簡政放權,提高市場準入效率。
但目前全省行政審批事項數量依然過多,省級行政審批事項還有963項,加上子項達到1771項。一些單位的審批事項下放力度不夠、下放質量不高,存在審批環節多、審批時間長、效率低下的問題。
省編辦主任劉星泰:“今年我們將進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再集中取消下放2—3批審批事項。在注重數量的同時更加注重“含金量”,真正把那些社會關注度高、受益面廣、“真金白銀”的審批項目減下來、放到位。”
今年,山東將在3月底前編制省級行政審批事項目錄,適時向社會公布,未納入目錄的一律不準實施。今后省級原則上不再新設行政許可事項,市縣政府不能設定行政許可事項。爭取年內完成本屆政府任期內削減任務30%左右。積極推行網上審批、關聯審批、聯合審批,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推動各級政府部門從注重事前審批向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轉變,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切實把該管的事情管住、管好。
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所所長劉德軍:“政府需要“放權”,但并不是所有的“權”都要放,比如,打擊假冒偽劣、坑蒙拐騙等行為是政府不能“放”的權力。政府還要學會減管理增服務。所以說,簡政放權只是一個起點,如何加強監管和服務,政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